DSC07953.JPG

新竹古名竹塹,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環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重新勘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治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屋脊的起翹短而有力,以顯示威武的氣氛,城門前豎有石碑一座,為竹塹築城歷史的紀錄,城門前的廣場為一個結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市民廣場,是新竹文化的象徵地標...以上新竹文化局資料...

DSC00591.JPG

由此地下人行道進入後,即是東門迎曦門的古蹟,可惜這裡有遊民,裹著睡袋,躺臥於此...

 DSC00494.JPG  

DSC00495.JPG

古蹟介紹簡介...

DSC00498.JPG

拆卸後留下的花崗石,還保存於東門城的人行地下道...

DSC00501.JPG

DSC00502.JPG

DSC00505.JPG

DSC00506.JPG

DSC00507.JPG

DSC00508.JPG

DSC00509.JPG

看這鋼條、水泥、花崗石混合的建物,是這麼的堅固....

DSC00510.JPG

DSC00511.JPG

DSC00500.JPG

DSC00512.JPG

DSC00515.JPG

DSC00516.JPG

DSC00517.JPG

DSC00523.JPG

DSC00524.JPG

DSC00513.JPG

沿著城牆圓環繞一圈....

DSC00537.JPG

DSC00538.JPG

 

 

 

DSC07944.JPG

DSC07945.JPG

 DSC07948.JPG

DSC07946.JPG

 DSC00588.JPG

 民眾若想一遊新竹的歷史人文古蹟,可沿著與迎曦門(東城門)廣場串聯的地下道到達護城河沿岸,河岸周邊有許多歷史典故喔...

105年2月19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信子精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